首页 > 专题 > 科技强农

转基因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

  • 发布日期:2024-05-29 15:44
  • 来源: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得益于20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1967年发现DNA连接酶、1970年发现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971年完成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对DNA分子切割、1972年实现DNA体外重组,为转基因技术的育种应用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学基础。

转基因应用的第一波产业化浪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医学领域。在医药领域,以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为例,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之前,胰岛素的制备需从猪、牛等活体动物胰脏中提取。每位患者一个月的用药量需4头牛提供,成本极其高昂,而且还会出现人对动物胰岛素排异反应的风险。1982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的人胰岛素上市,是世界首例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药品。同样,与人胰岛素一样运用转基因技术的还有乙肝疫苗,科学家通过提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利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病毒颗粒,将乙肝病毒抗原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细胞中,获得了多种乙肝疫苗的生产技术。根据2015年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降至1%以下,有超过2亿的儿童得到了乙肝疫苗的保护。

在环保能源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将基因连成网络,让细胞来完成设计人员设想的各种任务,这一个个创新的过程“险象环生”,却创意无穷。为缓解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人类开始探寻天然的、无须耗用资源的光源。1983年,科学家选用烟草做实验,成功提取了萤火虫细胞内的发光基因,用一把神奇的“剪刀”——内切酶,将萤火虫的发光基因“剪”下来,再使用灵巧的“针线”——连接酶,将剪切获得的发光基因“缝合”到作为“载体”的细菌中,让培养后的细菌感染烟草植株,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发光基因随着烟草的生长进行表述,成长为一株株人造发光植物。2017年,这项发光植物的试验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重启,科学家将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植入植物中,从而赋予植物新的特性。

在新材料或食品领域,以一杯啤酒为例,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相关基因转移到酿酒酵母中,从而创造出高度絮凝的工程酵母,在基因工程这只“魔术之手”的神奇操作下,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魔幻般地显著增加,这样生产出来的“顶配啤酒”的各项性能均优于普通啤酒。

在农业领域,关于转基因农作物及其应用,有三句话特别传神,一是“转基因技术是人类科技史上应用发展最快的技术”;二是“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人类有史以来研究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三是“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在激烈争论中迅猛发展”,这真实反映了农业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例如,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转基因抗虫作物,让农民从此不再担心虫害减产问题,从而保障人类粮食安全;科学家研制的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让农民告别“锄禾日当午”的艰辛;科学家发明的高β-胡萝卜素大米让贫困地区摆脱“隐性饥饿”;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的低镉水稻,让人们免受重金属超标的困扰等。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