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智”绘新丰景|研产融合让黄鳍金枪鱼“游”上百姓餐桌

  • 发布日期:2025-10-11 10:09
  • 来源:

央广网陵水10月8日消息(记者 蔡文娟 陶淦)自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新村码头乘船出发,20分钟左右便可抵达位于陵水湾外海海域的全国首个黄鳍金枪鱼海上养殖示范基地。

海面上,4个周长为90米、深7米的重力式圆形深海网箱里,黄鳍金枪鱼正充满活力地快速游动。历经30多个月精心培育,部分黄鳍金枪鱼的部分个体已超过50公斤,体长超1米,达到了上市的标准。

深海网箱里的黄鳍金枪鱼(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来自大洋深处的金枪鱼,因其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常被作为生鱼片的原料,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全球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受制于生长周期长、产卵数量少、食肉习性、保存和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国内市场上的金枪鱼价格昂贵。

每年8月至10月,以黄鳍金枪鱼为主的大型金枪鱼类洄游进入南海,9月至翌年2月其中心渔场位于海盆区中北部海域。陵水位于北纬18度,这里水温稳定、盐度适宜、水质优良,且靠近南海金枪鱼洄游区,为金枪鱼的捕捞和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

“野生黄鳍金枪鱼不容易捕捞,人工养殖可以更好地控制生产规模和上市产量,避免因天然捕捞受到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供应不稳定的情况,还能提升肉质口感品质,提升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综合部主任戴世明介绍。

工作人员给黄鳍金枪鱼喂食(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2016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远海养殖技术与品种开发创新团队马振华研究员率先在南海进行金枪鱼诱捕养殖试验。2022年,团队在陵水成功捕获黄鳍金枪鱼野生幼苗,并在外海海域进行驯养,在国内率先突破了黄鳍金枪鱼网箱养殖技术。2023年,陵水农投海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科院南海所)开启全面合作,双方共同推动黄鳍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落地转化。

“今年我们首批合作养殖的金枪鱼已达到上市的标准。在这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卡点,比如苗种的采捕我们花了将近半年,金枪鱼的饵料选择、病害及生活习性,我们研究了近2年。现在最大的卡点是苗种的繁育,孵化成活率较低,未来该项技术得到突破后,将有利于市场化的进一步推广。”戴世明说。

研究人员进行实验(央广网记者 蔡文娟 摄)

相较于在深海觅食的野生黄鳍金枪鱼,网箱养殖“科学配比”喂养出来的黄鳍金枪鱼脂肪含量提高、分布均匀,口感和品质更加稳定。陵水农投海洋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负责人陈泰合告诉记者,为了密切观察金枪鱼的生长过程,公司在水上、水下都安装了网络监控系统,还会定期利用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水质及黄鳍金枪鱼的24小时游动状态与条件。

“公司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在建设6万方桁架网箱,未来将用于黄鳍金枪鱼的养殖。还将引入洗网机器人辅助网箱清洁,减少黄鳍金枪鱼的应激反应,优化其生长环境。”陈泰合透露。

南海所研究团队展示长成的黄鳍金枪鱼(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的优势更加突出“鲜”字,原先出海捕捞黄鳍金枪鱼离水后需要立即宰杀、放血、排酸并速冻保存,从上岸到餐桌还需要一段时间,而现在,从接到订单后,到基地网箱捕获并宰杀处理,再通过冷链冰鲜运输,黄鳍金枪鱼24小时内便可运送到全国各地,“游”向百姓餐桌的时间被大大缩短。

记者了解到,陵水正在打造集金枪鱼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等多方面于一体化的三产联动交易中心,计划引入金枪鱼食品和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未来,从“供不应求”到让“海上黄金”进入更多家庭,这条高潜力的鱼还将带来更多惊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18000661号-3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