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海洋文化气息太浓厚了,既能看海玩海吃海,又能体验渔民生活,特别有意义。”近日,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来自甘肃的游客杨国红一家人漫步在潭门休闲渔业码头的步道上,看着清澈湛蓝的海水拍打着岸边,渔民们整理渔具、补给渔船,不时驻足拍照。
如此惬意的体验,得益于2025年6月刚刚建成的“潭门休闲渔业码头”。总规模500万元的休闲渔船项目,让游客有了新去处,让渔民有了新的增收盼头。5艘披着彩灯即将入港的休闲渔船,预计年底前能为50名村民提供近海观光、渔家乐等灵活就业岗位。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琼海市委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深入查摆痛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潭门镇党委急民生所盼,全力打造“一港两岸”文旅融合示范带。
从对接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到协调渔业、交通、海事等多部门联动,再到高效推进建设。潭门镇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全程统筹,新建了综合渔业管理码头泊位、小型渔船泊位及休闲渔业泊位,实现了渔业管理与文旅融合的功能升级,让码头既服务生产,更美化环境。
同时,通过建立“政府搭台、村民参与、企业运营”的三方共建机制,潭门镇将排港村的老房子改造为民宿集群,创新形成“资源变资产、渔民变股东”的利益联结模式。2025年,排港村已有7家民宿成功入选海南百佳特色民宿。
清晨的潭门渔港,老渔船在晨曦中轻轻摇晃,镇干部们已踩着浪花走进渔民合作社。他们攥着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的批文,跑码头、进渔村,让政策红利精准落地。资金到位那日,潭门无所归止合作社的渔民们正忙着往潜水基地搬运海景餐厅的桌椅,近海观光船的马达声中,40名脱贫户穿上崭新的救生衣,捧起了“海上饭碗”。
暮色中的排港渔村更显生机,潜水基地的海景餐厅飘出悠扬的渔歌,沙滩车在银滩上划出闪亮的痕迹。潭门镇的干部们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化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动力,激活了渔民家门口的“蓝色经济带”。
作者:吉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卫哲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