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南省气象局发布信息,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将于23日凌晨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尔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西部一带沿海靠近,并于24日在上述地区沿海登陆,登陆强度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 (14~16级,45~52米/秒),登陆后继续西行穿过雷州半岛。
当前全省水稻和地瓜生产现状:
水稻生产现状:目前我省水稻生产目前已进入分蘖末期至成熟期阶段,超强台风“桦加沙”将会对我省水稻生产造成灾难性破坏,如水稻倒伏以及叶片遭受机械损伤,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暴风雨过后,水稻的抗性普遍减弱,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极度有利于病虫害滋生,尤其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以及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大规模暴发成灾。因此,各市县应根据水稻在遭遇台风暴雨时所处的生长时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地瓜生产现状:全省地瓜现处于育苗及刚栽植阶段,受台风暴雨影响,地瓜生产面临以下具体问题:一是田地被淹: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可能导致地瓜地积水,长时间浸泡会使地瓜根系缺氧,导致烂根甚至死亡。二是病虫害滋生:台风过后,田间湿度增加,温度适宜,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如根腐病、叶斑病、蚜虫等,对地瓜的生长造成威胁。三是种苗受损:强风可能导致地瓜苗折断或倒伏,影响其正常生长,各市县应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台风暴雨来临前灾害防范:
一是在台风暴雨来临之前,要在田间开好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避免水稻田和地瓜地被水淹,同时还能避免田泥发软,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
二是已成熟的水稻及时组织抢收;
三是地瓜育苗地要加固育苗设施。
台风暴雨灾后田间管理措施:
(一)水稻田间管理措施
1.分蘖末期至抽穗杨花期灾后恢复生产技术
第一步:尽快排水,但不能排干,要保留3-5厘米的水层;
第二步:施肥,每亩施复合肥7.5-10公斤+钾肥8公斤。
第三步:3天内叶面施药,亩用(芸苔素内酯或海岛素45克+噻菌酮150克+噻虫嗪4毫升+甲维•氯虫苯20毫升)兑水8公斤无人机喷施,或兑水45公斤人工喷施。
第四步:田间水分管理是灌浅水,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以露为主,干湿交替。
2.灌浆期灾后恢复生产技术
第一步:尽快排水,但不能排干,要保留3-5厘米的水层;
第二步:3天内叶面施药,亩用(芸苔素内酯或海岛素45克+噻菌酮150克+噻虫嗪4毫升+甲维•氯虫苯20毫升)兑水8公斤无人机喷施,或兑水45公斤人工喷施。
第三步:水分管理要干湿交替,保证在成熟前5天不脱水。
3.腊熟至成熟期灾后恢复生产技术
第一步:抓紧排空田间积水,防止谷粒发芽腐烂;
第二步:排水不佳的田块,要及早扎把扶持直立,减少穗粒发芽;排水条件好的田块,不要扎把扶持,以减少落粒和对茎秆的损伤;
第三步:处于成熟期的,天晴后抓紧抢收。
(二)地瓜田间管理措施
1.及时排水清淤:风暴过后,第一时间排除育苗地积水,这是挽救种苗的关键。严重积水区需动用抽水设备。及时冲洗或清理地瓜苗叶片上的淤泥,使其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2.松土透气,追肥促长:排水后,待土壤稍干,及时进行浅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防止板结,促进新根生长。结合松土,追施一次速效性肥料(如尿素或复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流失,促进幼苗恢复健壮生长。
3.补苗与重栽:对受损严重、出现死苗的区域,要及时补苗或重新扦插,确保苗齐苗壮,不误农时。
4.重点防控病虫害:潮湿环境易引发根腐病、茎腐病、薯瘟病及蚜虫等。雨停后,应立即喷施一次保护性兼治疗性药剂进行预防。发现病害后,针对性地用药,注意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推荐药剂详见下表1)。
5.搭建遮阳网:地瓜苗在灾后可能会因为强光照射而受到伤害,搭建遮阳网可以有效降低光照强度,为地瓜苗提供一个相对温和的生长环境,促进其恢复生长。在地瓜苗受灾后,其生长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可以喷施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吲哚乙酸等,以促进地瓜苗的生长和发育,使其尽快恢复生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