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海口8月5日电(陈碧琪、林小丹)进入8月,海南省屯昌县乌坡镇青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青梯造物坊内暖意融融。20余名村民围坐在一起,在海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海桃的悉心指导下,开展以“致敬八一建军节”为主题的剪纸学习活动。红纸在指尖翻飞,八一、五角星等图案逐渐成形,这方小小的造物坊,正是青梯村文化振兴的生动缩影。
↑青梯村俯瞰图。屯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面环水的青梯村,历来有“村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画中”的美誉。这个历史悠久的村落,不仅拥有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民间神话传说等文化宝藏,近年来更以文化为钥,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新大门。
一把剪刀剪出乡村蝶变
“我们的初心不是要把他们变成手艺人、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改变人、塑造人。”在青梯村授课10年的黄海桃见证了剪纸艺术带来的改变。自今年3月起,青梯村每周五上午雷打不动组织剪纸学习,村民们在镂空剪刻中磨炼耐心,在图案创作中提升审美。
变化悄然发生:村民劳作后会主动收拾庭院,曾经杂乱的角落变得整洁雅致;邻里间用“行为美、语言美、品格美、心灵美”的标准互相勉励,口角纠纷明显减少。“剪纸让大家心里亮堂了,对生活的热爱也更足了。”青梯村党支部书记王庆信说。
青梯造物坊的诞生,让这份改变有了扎根的土壤。这个2023年底由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文化阵地,2024年全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超60场,成为村民每周五的“固定聚会地”。
多元文化育出乡风新貌
记者走访发现,剪纸艺术只是青梯村文化振兴的一角。
“艺术培训不仅让村里的孩子增强了自信、提升了素质,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求学和人生道路。”青梯村驻村第一书记管丽娟介绍,村里的脱贫户王仕发一家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他的3个孩子都参加了培训班。
王仕发的女儿王庆菊在小学阶段跟随黄海桃学习剪纸,由此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还带动了文化课的学习。原本成绩落后的她,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后来顺利被县重点中学屯昌中学录取。王仕发的大儿子王庆全和小儿子王庆业也十分争气,王庆全的4幅剪纸作品入选“喜庆二十大——海南民间剪纸作品网络展”,1幅绘画作品入选“椰苗美育行动计划”美术学科教学成果展;而王庆全今年也凭借着自己的书法特长被屯昌中学录取。
↑青梯村党支部书记王庆信指导村里的孩子王庆全练习书法。屯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的钢琴是一位女企业家捐赠的,孩子们很自觉,开始是老师带着学习,后面自己主动利用闲暇时间来练习。书法也是这几年由县里的艺术家带着孩子们学习,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如今将爱好培养成了特长,凭借特长考取自己的理想学校,这让王庆全一家人倍感欣慰。”管丽娟说。
文化浸润带来的不仅是个人成长,更是乡村气质的蜕变。2023年底建成的南草石屋里,100余种南药标本与新石器时期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村落7000年的文明积淀;艺术长廊里,孩子们的画作与老匠人的木雕相映成趣;家风家训文化广场上,村民议事时多了份理性平和。
↑青梯村南草石屋中陈列的标本。屯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知道村里有这么深厚的历史,腰杆都挺得更直了。”村民钟慧敏的话道出了许多同乡的心声。如今的青梯村,森林音乐会、婚恋文化节等活动接连举办,132项IP及文创版权注册落地,“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政府赋能托举发展之路
青梯村的文化蝶变,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持续赋能。乌坡镇不仅牵头梳理村落文化资源,引入黄海桃等艺术家驻村教学,更投入专项资金完善文化设施,还协调各级部门送来图书2000余册、文艺器材30余套。
“从文化场所改造到活动策划,从版权申报到文旅对接,镇里全程跟进指导。”乌坡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正是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精准帮扶,让青梯村的文化活力得以持续迸发。如今,依托镇政府打造的乡村品牌视觉体系,青梯剪纸、南药文创等产品已进入旅游市场,文化软实力正转化为发展硬支撑。
从省级文明村镇到全国文明村镇,从三星级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典范,青梯村的每一步跃升,都印证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据悉,目前屯昌县内共有省级文明村镇10个,全国文明村镇6个。在当地政府的有力保障下,一个个浸润在文化馨香里的村落,正以更昂扬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续写新的篇章。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