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6月8日消息(记者 沙晓峰)“3、2、1,‘阳阳’回家啦!”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当日下午4点40分,在距离三亚60多海里的海面上的中国渔政46013船上传来一阵欢呼,此前在三亚亚龙湾青梅港搁浅获救的糙齿海豚“阳阳”,成功回归大海。伴随着“阳阳”银色的身影融入碧波,海面上划过的涟漪,正无声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放归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阳阳”是一头雌性年轻成年糙齿海豚,体长2.12米、胸围1米。4月24日10时左右,糙齿海豚“阳阳”搁浅在三亚亚龙湾青梅港海域。经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辖区派出所民警及三亚市蓝丝带志愿者积极营救,“阳阳”被送往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救治。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后,“阳阳”健康状况良好。5月30日,经专家团队评估,“阳阳”身体情况已具备野外放归条件。据三亚救助团队介绍,“阳阳”是今年我国首头成功救助的搁浅糙齿海豚。
放归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阳阳”的成功放归标志着三亚海洋生物救助能力再上新台阶。这是继2024年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后,三亚实现的又一例鲸豚类动物经人工救护后重返海洋的案例。救援团队充分借鉴“海棠”救助经验,迅速形成高效响应机制。在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联合多家单位与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6余天的全周期科学养护与精准护理,“阳阳”的各项生理指标经科学评估确认达到野放标准。
6月8日上午,三亚糙齿海豚“阳阳”在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被转运。记者 沙晓峰 摄
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介绍,胃镜检查发现“阳阳”体内存在渔网、鱼线等塑料垃圾,这再次警示了海洋塑料污染的严重危害。她呼吁公众“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杜绝垃圾入海、拒绝非法捕捞”,并强调协会未来将致力于“完善救助网络体系、加强公众海洋保护科普教育、积极协助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6月8日上午,三亚糙齿海豚“阳阳”在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被转运。记者 沙晓峰 摄
6月8日上午,三亚糙齿海豚“阳阳”在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被转运。记者 沙晓峰 摄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国琦表示,“阳阳”的回归,体现了三亚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他直言,良好的生态资源是三亚发展的核心优势和重要支撑,该局未来将持续强化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6月8日,糙齿海豚“阳阳”被转运至渔政。记者 沙晓峰 摄
放归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搁浅海洋动物的救助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更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此次成功放归,有效串联起“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公益机构专业赋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生态保护链条。三亚市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等专业组织凭借多年经验,在救援中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整合,不仅联动科研团队制定精准诊疗方案,还通过“美人鱼的安全港湾”等科普项目提升公众救护意识。
放归现场。记者 沙晓峰 摄
至此,这场由政府统筹调度、企业提供保障、公益机构搭建平台、志愿者倾力参与的生命守护行动,正共同织密覆盖海南沿岸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援网络,让每个环节都成为守护蔚蓝家园的坚实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