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
1月8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第四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分论坛2025中国生猪数智育种论坛上获悉,我国黑猪市场占有率未来10年有望达到10%,海南黑猪消费占本地猪肉消费的比重超过20%,黑猪深受海南消费者喜爱。
猪肉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见的肉品,中国年出栏生猪7亿多头。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域,目前统计有89个不同的地方猪种。我国地方猪种特点是好生、好养、好吃、抗病性强等,但也存在长得慢、肉肥、饲料报酬率低等缺点。随着消费者对优质猪肉多元化的需求,黑猪肉、土猪肉成为高端和风味的代名词,在高端肉品市场,黑猪肉占主导地位。
“黑猪养殖周期长,无法快速扩张规模。目前我国黑猪肉占猪肉市场份额只有2%至5%,供需不平衡导致黑猪定位比较高端,价格也相对高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娣说,随着绿色有机、肉质好的猪肉越来越受欢迎,黑猪养殖产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2009年,我国黑猪产业初步发展,2014年形成发展态势,但市场分布较为分散。黑猪养殖多为中小型和散养为主,大品牌、大企业养殖并不多。在黑猪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目前我国黑猪60%进行市场开发,20%区域性使用,20%保种维持。
“我国黑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育种技术水平低、群体小、缺少核心群,种猪数量少、供应不足,缺乏统一养殖标准和产品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娣建议,黑猪种资源利用要扬其长、补其短,将国外引进的猪种资源和我国的猪种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育种,以提升我国地方猪种的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将现代育种技术运用到我国种猪育种工作中,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育种等。
“黑猪深受海南消费者喜爱,目前海南黑猪在本地猪肉市场的占比超过20%,黑猪养殖在海南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刘娣认为,海南黑猪产业可在黑猪生产性能提升技术体系方面扬长补短,即强化黑猪肉质优良、抗病力强的种质特性,推动优质猪肉生产,同时改善黑猪生产速度慢的劣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针对标准化不足的黑猪产业短板,海南要重视黑猪产业的发展,科学推动黑猪多元养殖和加工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