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强降雨天气水产养殖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 发布日期:2024-10-31 09:42
  • 来源:

一 应对强降雨措施

1、确保人身安全

灾害发生后,必须优先确保人身安全,高度防范雷击、电线落水漏电、高空坠物等次生灾害,切实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抢修基础设施

灾害发生后,及时抢修损毁的池埂、拦鱼网、进排水设施、养殖机械等。修复房屋、电力、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供电和车辆通行。及时封堵和加固被冲毁的池埂、堤坝、进排水口等设施,防止再次溃口或者被冲毁,造成进一步损失。

3、死鱼无害化处理

灾后养殖水域常出现大量死鱼及其他杂物,要及时打捞上岸,分类处理。对于打捞的死鱼尽快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焚毁、掩埋等,其中以生石灰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较为常用,具体可参见行业标准《染疫水生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SC/T 7015)。同时注意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4、补充水产苗种

水退后可采用拉网检查或投喂饲料等方式,对养殖区域存塘情况进行检查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相应调整养殖计划,及时补放鱼种。如要实现当年上市,应遵循“稀养速成”原则,重新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效益好的品种进行养殖。对存塘鱼少的池塘,可进行清理后,选择当年生长快、见效快的品种;对存塘鱼较多的池塘,适当补放规格较大的鱼种,以增加放养密度;对池埂全部溃决的池塘则应排干水,经消毒剂彻底消毒后,再重新投苗养殖。补充苗种、转塘、并塘时,要严格按照苗种转运操作规程进行,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尽量减少鱼体损伤。

5、抓好养殖管理

短时间内强降雨时要少量投喂或者不投喂。暴雨后,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光合作用降低,水体浑浊,水质变瘦,水产品受到较强的应激反应,要投喂优质饲料,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乳酸菌、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加强巡塘和水质监测等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 防范强降雨措施

1、加固设施设备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强降雨应急预案。加固养殖大棚、生产用房,检修增氧机、水泵、发电机等生产设备。备好池塘养殖应急型化学增氧剂、防涝拦鱼网片、钢绳、竹竿、救生衣、手电筒等应急物资。池塘要注意天气和水位变化,疏浚池塘进排水口、周边渠首及渠道,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设置围网等措施,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损失。

2、严防缺氧泛塘

暴雨前气压低,水中缺氧,容易引发泛塘。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暴雨来临前,可在塘基四周泼洒生石灰,调节雨水进入池塘后的pH值,并杀灭由雨水径流带入池塘的病菌。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仔细观察水质变化及水产品活动情况,特别是天气由晴转雨时要加强巡塘,发现缺氧立即用增氧机、增氧剂紧急增氧。

3、科学投喂

根据天气、池塘水质、水产品体重体质等情况确定每日的饲料投喂量,杜绝过量投喂造成水产品消化不良和免疫下降。在投喂之前,要认真检查,避免投喂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拌入乳酸菌、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水产品抗应激和免疫能力。坚持“四定、四看、一检查”投饵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水产动物吃食、看水产动物活动,检查水下有无残渣剩饵。

4、做好疫病防控

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养殖鱼类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对突发疫情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防控、早处理。

5、做好亲本保护

水产原良种场、繁育场要做好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预设亲鱼备灾场所,备好运送转移设备,在险情发生前及时转移亲鱼。密切关注天气情况,科学调整水产繁育和苗种培育进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