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应急管理

水产养殖业防汛管理措施

  • 发布日期:2021-10-09 18:01
  • 来源:

近期我省雨水较多,可能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较大的影响,要防止暴雨冲毁养殖设施,造成养殖鱼虾类逃逸;暴雨污染养殖池塘,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病害频发。在台风降雨天气下,网箱、水库养殖极易发生缺氧,所以各养殖户要加强网箱水库养殖的管理、池塘养殖的水质监测管理和病害防控等工作。

根据近年来台风降雨天气管理经验和养殖鱼类病害发生规律,结合我省的水产养殖生产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尽快抢收、维护受损坏的生产设施,迅速恢复正常生产,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尽量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塘堤、养殖大棚等养殖设施,要进行检修加固;在进排水口配备防逃拦鱼网片,以免大量积水未及时排除,出现漫水跑鱼的情况。

    二、加强增氧及时扭转不良的水质。台风来临前的长时间高温闷热和低压天气,导致池塘溶氧量降低,台风过后要及时启动增氧机,防止池塘海淡水分层,底层缺氧,引起养殖品种发生疾病。因此,要预先准备有足够数量的增氧机。

    三、调控水色。增强池塘内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使浮游藻类繁殖,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结合天气、水温等的变化情况,控制好PH值的波动,做好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的检测。台风带来暴雨或阴雨天,往往会使池塘内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使池水变清,因此,在台风过后要排掉一部分表层陈水,注入一些新鲜海水。根据池水的具体情况,酌情施一些底益净降解型或水自然调水专用,使水中的浮游植物繁殖起来。

    四、要调整投饵量,准确的决定投饵料量非常重要。以对虾养殖来说:观察饲料台摄食情况,养虾中后期在投放饲料台的量,是占总饲料量的1.5-2.0 %,在投料后1.0-1.5小时对虾吃完饲料。在决定投饵时,坚持“五多五少四不投”的投饵原则。“五多五少”的投饵是:傍晚及晚上多投,白天少投;水温适宜多投,水温过高或过低要少投;风平浪静多投,风浪大时不投;水质良好时多投,水质差时少投;对虾大量蜕壳时要少投,蜕壳后要多投。“四不投饵”是:大风、暴雨时不投;水质严重恶化不投;对虾浮头时不投;腐败变质的饲料不投。

    五、加强巡池,注意观测养殖品种状态。大灾之后易发大疫,暴雨过后,所有的水域、陆地都连成一片,水产动物的各种病原体到处滋生蔓延,极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所以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病原检测,以防各类动物性疾病相互传播。特别是洪水过后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急剧增多,很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质减弱,引发其他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此时要做好以下防病措施。

    六、死鱼无害化处理:暴雨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

七、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台风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虾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八、准确诊断科学用药:台风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九、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洪灾后容易出现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鳃霉病等,对此,可采取内服外用法防治。外用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对养殖水域采用溴氯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300克)、二溴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克)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内服药可用三黄粉、大蒜素等,一般连喂3~5天。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