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动交流 > 常见问题

水产养殖防暑降温防汛防旱管理及防治措施

  • 发布日期:2020-07-31 09:27
  • 来源:

目前我省正处于高温台风季节,也是海水养殖鱼类生长旺季。今年6月以来,我国多地连降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洪灾的发生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洪水冲毁了养殖设施,造成养殖鱼虾类逃逸;暴雨污染了养殖池塘,导致养殖动物生长缓慢、病害频发。在台风降雨天气下,网箱、水库养殖极易发生缺氧,所以各养殖户要加强网箱水库养殖的管理、池塘养殖的水质监测管理和病害防控等工作。各市(县)渔业相关主管部门、水产渔业相关从业人员需持续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暴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根据近年来高温季节管理经验和养殖鱼类病害发生规律,结合我省的水产养殖生产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检修养殖设施

及时检查养殖区域内水、电、路等基本设施及生产装备,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增氧机、投饵机、水泵以及照明等基础设备,要及时整修更换,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对可能存在风险的塘堤、养殖大棚等养殖设施,要进行检修加固,防止大雨和大风摧毀养殖设施;在进排水口配备防逃拦鱼网片,以免大量积水未及时排除,出现漫水跑鱼的情况。

二、 注意饵料的质量和投喂方法。

一定要严把饵料质量关,冰鲜类饵料在高温季节容易变质,要避免日晒和在水中浸泡。建议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经质量认证、合格的配方颗粒饲料,颗粒饲料须在阴凉干燥处存放,防止因日晒和雨淋而变质,使用前要检查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投喂前可用适量淡水泼洒以软化必须根据天气变化,增减饵料投喂量,降雨时由于水温降低,鱼类吃食减少,应适当降低饲料投喂量,防止饲料浪费及预防水质恶化。水灾后,水质变瘦,天然饵料生物量减少,难以保证水产动物正常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应选择配合饲料、加大饲料投喂量,并坚持“四定、四看、一检查”投饵法,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看天气、看水色、看水产动物吃食、看水产动物活动,检查水下有无残渣剩饵,同时拌饲料投喂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用300~500毫克),每天一次,连喂5~7天,以提高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三、及时采取安全措施预防养殖鱼类突发性死亡  

池塘和水库要注意天气和水位变化,必要时采取加高堤坝、设置围网等措施,防止因洪水漫堤造成损失;网箱养殖要注意预防洪水冲击造成网箱被冲走、冲垮,可采取加固固定绳索和网箱框架等措施,及时清理浮游物。高温季节网箱养殖鱼类耗氧量高,且网箱中溶氧低,应加大网箱间距,保持水流畅通,避免网箱养殖鱼类出现浮头、因缺氧死亡等现象。水库养殖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同时加强巡查防范,尤其是在半夜至凌晨的低溶氧时间段,并准备好增氧等应急设备。开展抢险救灾时,特别要注意人身安全,生产人员要配备救生设施,生产过程中不可进行危险操作,遇到危险情况要及时撤离。涨水时要及时将网箱拉到水质好、避风浪、远离泄洪道的地方;退水时要及时将网箱移离岸边,防止搁浅;尽可能在泄洪道采取防护措施,如设置拦网等。

四、注意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

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应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和藻相稳定,减少池塘养殖鱼类患上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水灾之后随着气温、水温的持续升高,水产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高度重视水域环境综合治理。洪水过后对水体要消毒,一是采用化学、物理方法调节和改善水质,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10~15天一次,或按说明使用碘制剂。二是采用过滤方法净化水质,如在鱼池进水口设过滤池,过滤料用砂或木炭。三是及时换水、加水。加注新水可促进水体上下对流,将表层高溶氧水带入下层,而表层水再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仍可达到饱和状态,从而增加水体溶氧的绝对量,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四是适当延长增氧机运转时间,尤其下阵雨、无风、无光照的情况下要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

因水灾之后大量的地表有机物及其他杂质被雨水带入养殖水体,浮游植物造氧功能不足,再加上天气闷热持续高温,水产动物基本集中在水体中下层,因此水体中下层水产动物密集、耗氧增多。同时,大部分水域淤泥较深,极易导致养殖水产动物“浮头泛塘”。为防止“泛塘”,应加强饲养管理,坚持早晚巡塘,天气炎热季节,密切注意观察水产动物的摄食及活动情况。一旦出现缺氧征兆应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启增氧机或撒入增氧剂。

五、注意及时清洗和更换网箱

高温季节,要加大网箱更换频次,保证网箱清洁,保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通畅;应将网箱再往下沉一点,有利于养殖鱼类避开表层高温。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网箱上面加遮阳网或者将网箱移到水深更深、水流交换更通畅的区域。

六、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大灾之后易发大疫,洪涝期间,所有的水域、陆地都连成一片,水产动物的各种病原体到处滋生蔓延,极易引起疫病的流行和暴发,所以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病原检测,以防各类动物性疾病相互传播。特别是洪水过后水中大肠杆菌的数量急剧增多,很容易引起水产养殖动物的体质减弱,引发其他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性感染。此时要做好防病措施。

1.死鱼无害化处理:洪灾过后常出现大量死鱼,应及时打捞死鱼,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死鱼随便乱扔。无害化处理措施包括:深埋死鱼、集中高浓度消毒剂处理、集中高温处理(含焚烧)等。其中以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处理后再深埋1米以上最为有效。洪灾后,还应强化渔业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意识,坚持对打捞死鱼的工具、器皿、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病暴发。

2.坚持巡塘及时发现病害:在洪灾过后恢复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早晚巡塘,观察记录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体色情况、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天气变化情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对疫病进行有效的监测,对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预报,共同防控疫病的暴发与流行。

3.准确诊断科学用药:洪灾过后,养殖水体的生态失衡,水质不稳定,鱼体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此时应特别注意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与对症下药,切忌滥用药,杜绝使用违禁药,避免造成次生死鱼事故。

4.传染性疾病防治措施:洪灾后容易出现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鳃霉病等,对此,可采取内服外用法防治。外用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消毒水体,也可对养殖水域采用溴氯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300克)、二溴海因(每亩每米水深200克)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内服药可用三黄粉、大蒜素等,一般连喂3~5天。

5.侵袭性疾病:主要是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刺激隐核虫病,对指环虫病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等;对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等;对刺激隐核虫病可采用淡水充氧浸泡鱼体25~30分钟缓解病情对车轮虫、指环虫等并发症可用阿维菌素、车轮虫克混用。一般来说寄生类病害的防治,往往要用药2次,否则寄生虫病害易反复发生。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