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和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9万个,135万人,其中国家编制约为90万人,对我国农业发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急需变革。
在最近科技部召开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上,专家对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困境进行了会诊: 每年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只有1/3实现转化;农业协会越办越少;50个农技推广研究生指标没人读;农业科技中介机构面临发展困境。
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为何未能充分发展?两院院士、原中国农大校长石元春认为,农业是种植生物的产业,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品种之间差别大,而现有中介组织服务项目太笼统,针对不同作物的特点不具体,产业化的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据统计,我国每年约6000项农业科研成果,只有1/3实现转化,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更少。
中国科协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姚监复表示了他的忧虑。农村专业协会是适应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它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问题。高峰时我国各类农业协会达13万个,加入农户775万户,目前减少为10万多个。分析农业协会减少的原因,姚先生认为:各地农业协会都要按照民政部社团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登记,社团不允许从事经营活动,而且多头管理,部门争利,有的协会毛收入的5%要交管理费。国际上农业合作交流也多由政府出面,协会受政府支持。他呼吁,我国要加紧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和规范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理顺政府的关系,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平等的良好政策法规环境。
农业科技服务的最大困境还在于人才。
农业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又不愿意去最需要人才的农村。招生也遇到问题,去年有50名农业科技推广研究生指标,却没人报名。为此,47家农业院校的校长希望在校名中去掉“农业”二字。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梅方权道出我国农业中介机构发展的现实困惑:
我国农民户均经营农田只有0.5公顷,小农生产形式制约着农业中介机构的发展;要针对国情,确立农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多元体系、多元模式的发展方向。
梅方权说,市场越发达,对科技中介服务种类的需求就越多、越细,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组建不同形式、职能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受政府支持的各类新型中介服务机构、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
中国农业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缪建平认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要获得较快的发展,有必要确立主导模式和目标模式,将传统的农业技术组织资源与新兴中介组织资源融合,形成一边是市场、一边是科技的双哑铃模式。他把农业中介机构划分为三类,一是咨询认证机构;二是农业专业经济组织;三是科工贸一体化组织。他认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是单纯进行技术服务,要提供综合服务,要将实用技术组装配套。
工程院院士王涛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她认为,农作物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段有很大差异,单一成果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提供组装配套的复合技术,这就需要农业科技中介机构来完成。对于一些囿于自身实力,无法形成配套服务能力的科技中介机构,要鼓励他们将单一的服务功能向纵深的、有特点的方向发展。
我国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与科技推广应用形成矛盾。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刘志仁认为,我国农业中介服务模式必须有准确的定位,通过对欧美、日、韩以及我国台湾的中介发展模式对比,并根据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的特点,还是应选择东亚模式,同时鼓励多种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动社会力量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兴办各类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使之成为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逐步建立起政府、协会与科研、教育等企事业法人单位主体并存,信息集成与科技评估、咨询、培训、交易等网络完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会长洪绂曾对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表达了关注:
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造血功能不强,光赚农民的钱,解决不了农技推广部门的“断奶”和“断粮”问题,市场化、专业化才是农业科技中介的出路所在。
洪绂曾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从中央到地方由政府支持建设的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经“五大技术推广站”。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农技推广部门的改革,成绩是主要的,也有深刻的教训。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造血功能还不强,光赚农民的钱,解决不了农技推广部门的“断奶”和“断粮”问题。由于农技推广部门尚不具备足够的创收能力,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也不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因此,中国农村科技服务还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以国家投入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仍将占主导地位。
在科技服务市场中,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是建立在提供服务的差异性基础上的。专业化程度高低不仅取决于科技中介机构具有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资源,还取决于在与其他中介机构的竞争中表现出的独特性和服务核心内容。北京林业大学研究员赵宪文认为,当前我国科技中介机构从事农技推广的内驱力不足,这些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林、水各部门和中科院下属研究院所、大学研究机构、地方农业研究机构,还有近年来新建的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之中,与农民和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脱离,在确定选题时与需求相脱离,现有的科技激励措施使许多科技人员热衷于发表论文评职称、承担国家项目获成果报奖,不愿意从事长期、艰苦的农技服务事业。而一些从事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又跟不上高技术发展。这种机制和观念严重禁锢了农技推广服务的发展。
专家表示,我国农业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千万不要动脑筋赚农民的钱。要把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转换运行机制,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技术经济协作组织的发展,实行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增强技术服务、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市场开拓能力,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使之成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只有专业化和市场化,才是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出路所在。
电脑版|手机版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府大道59号省政府大楼11楼
电话: 0898-65338099 65332905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承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处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