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省畜牧业生产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

索引号:00817377-4/2024-00027 分  类:农业、林业、水利、气象 发文机关: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成文日期:2022年12月27日 文 号:琼农办〔2021〕234号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7日 时效性:



各市、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局(服务中心),洋浦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为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七届第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强我省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管理,我厅制定了《海南省畜牧业生产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加强对辖区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的指导工作。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1年12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畜牧业生产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前  言


为切实做好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风险防控,尽快恢复灾后畜牧业生产,确保畜产品市场稳定供给,省农业农村厅结合本省实际,组织编写《海南省畜牧业生产应对极端天气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供广大畜禽养殖管理者和从业者参考。


台风、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指导性意见


为常态化抓好台风、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指导性意见。            

一、总体目标

做好台风、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将损失降到最低,加大对饲养场修缮建设和恢复生产支持力度,协助解决良种良苗补栏饲养,力争最短时间内全面恢复畜禽生产及供种能力,努力实现灾后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基本要求

市县有关部门要把养殖风险防控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服务到位、技术指导到位。极端天气发生前后,当地畜牧主管部门要立即组织畜牧专业技术骨干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特点和受影响情况,研究制订适宜防控措施,扎实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养殖场和农户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一)明确目标任务。结合灾区受灾程度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灾后风险防控应急处理和恢复生产工作技术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细化分解工作内容,组织技术力量,做好畜牧业灾后建设、自救和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二)坚持风险防控。提前组织制定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应急技术措施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技术资料,印发给养殖场(户),指导做好灾后自救和生产恢复工作。组织开展畜牧业生产及风险防控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养殖场(户)救灾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三)快速反应应急。灾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做好受灾地区有关实情调査与登记,收集受灾资料和图片,上报市县政府及省农业农村厅,并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报道,争取支持和帮助。

三、台风、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基本技术措施

(一)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理被损坏的房舍、树枝及杂物,避免积水和畜禽场杂物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确保畜禽舍及周围的排水畅通。对被洪水淹过的畜禽栏舍、用具等均应清洗干净,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每平方米用10-20㎎)或0.5%的过氧乙酸或10%的漂白粉等消毒药彻底消毒,场内的场地也要使用2%烧碱溶液或20%生石灰乳进行消毒。

(二)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场所应限制无关人员进出,严格实行畜禽养殖舍人员进出的更衣换鞋、消毒及淋浴等卫生制度。外来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不允许进入畜禽饲养场,场内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进出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严格控制场内人员、车辆、物品以及畜禽的流动。建立符合本场实际的生物安全制度,并严格落实。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的随意处理不仅会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面积扩散和远距离的传播,还可能造成疫情在养殖场内连绵不断的恶性循环,造成养殖环境的深度污染。要对病死畜禽、排泄物、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丢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和传播。凡因灾致死的畜禽要严格按照现行的《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做好综合防控工作。受灾市县畜牧部门及时启动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牛出败、炭疽、猪瘟、猪肺疫、禽霍乱、鸡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注射,加强抗体水平监测,猪场尤其做好防范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严防灾后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饲养场(户)要加强对畜禽健康状况的日常观察,一旦发现畜禽发病急、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或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机构,并配合政府部门做好疫情处理工作。

(四)做好畜禽舍检修维护工作。修缮被台风等破坏的栏舍,及时补栏恢复生产,把受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检查所有栏舍、饲料和药物库房的屋顶及门窗是否损坏,发现有漏雨的地方要及时修补,避免畜禽再次被雨淋受冻和饲料、物品受潮变质;对场内机械设备全面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供水供电等系统正常运行。

(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畜禽种苗、饲草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生产资料的组织调运,满足灾后畜牧业生产需要。做好水源消毒工作,确保畜禽饮水清洁。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杜绝使用霉变饲料。适宜添加复合维生素及预防疾病药物,定期消灭蚊蝇,增强畜禽机体抵抗能力。要做好畜禽舍的干燥与通风工作,及时清理舍内粪便,更换潮湿垫料,尽量保持舍内干燥,避免湿度过大和氨气过多而引发疾病。密切关注天气动态,台风等来临之前提早落实防御措施,重点做好养殖场加固畜禽栏舍、仓库及其他硬件设施。若台风前期出现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要采取有效防暑抗旱措施,防范气候突变出现的应激。冬春季节的低温阴雨天气,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局部保温工作,仔畜、雏禽舍应采取局部保温,加强防寒保暖。产蛋鸡应加强光照,每天给予16-17小时的连续光照,光照强度保证不低于32勒克斯,防止产蛋减少。生产恢复过程中,适时做好良种补栏饲养与配种繁殖,并按照有序的生产管理方式恢复运营,不断改进和完善,直到畜禽生产和管理全面走向正轨。


台风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技术指南


一、生猪

(一)加固重建

尽量采用水泥结构栏舍,适当增加屋顶人字架的密度和强度;采用纵向通风技术,猪舍进出风口可自动或人工调节,防止猪舍透风;做好猪舍保温,尤其产房、保育舍的保温设计。对于敞开式猪舍,可用编织布或者缝合的编织袋作为挡风布帘,遮挡风向位置,尽量减少透风、防止贼风,也可在猪床上加铺15~20厘米厚的软干草、软秸秆,以保暖、吸湿、除潮。

(二)加强检修

在台风来临前,对猪舍进行排查,存在安全隐患的猪舍应立即检修,做到顶不漏雨,简易舍必要时要采取加固措施,预防大风暴雨损毁栏舍。要检查、固定好用电线路,防止电线被大风吹断,被雨水浸泡。供水管要注意固定,防止被洪水冲断而影响生猪饮水需要。

(三)加强保暖

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是保暖重点。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等干净材料封闭北侧窗户,防止寒风进入猪舍;南侧的窗户也要封闭,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特别是猪舍的北侧必须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南侧窗户通风。及时清理猪粪,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舒适。

(四)加强繁育

抓好种猪的配种繁育。增加对母猪发情检查的频率,准确掌握发情、配种时间;有条件地方要及时应用超声波妊娠诊断仪进行妊娠检查,准确鉴别未受孕母猪;重视后备母猪的选留,适当提高选留比例,及时补充青年母猪;加大推广人工授精力度,提高优良种公猪的使用范围。

(五)加强饲养管理

1.调整饲料配方,坚决杜绝使用霉变饲料。

由于连续降雨,地面潮湿,极易引起感染,应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等,提高抵抗能力。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加一些预防肠道疾病的药物和维生素C以防应激而引起病症。饲料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水拌料要用清洁的水拌,保证生猪吃饱饮好。提高饲料能量水平,保证猪维持生长的能量需要;在保持蛋白质水平不减的情况下,增加能量饲料10%~30%,一般采用玉米、稻谷等含能量较高的原料,必要时添加2%~3%的动植物油;增加一些当地农副产品的应用,缓解饲料原料供应短缺的矛盾;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温、定质。 

2.及时做好舍内外的卫生清洁工作。

及时清除周围积水及污物,保持猪舍四周排水沟的畅通和清洁卫生。应做到猪舍常清扫,污水、粪便及时除净,减少舍内用水量。清除的垫草、粪便应及时运出猪舍,定点或在粪污处理池内堆积,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干燥舒适。

(六)加强疾病控治

连续的大风暴雨天气,会给猪群带来严重的应激,这时主要是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呼吸道病发作的高危期。对于疾病预防采用在注射疫苗的基础上定期饮水或拌料添加预防药物。对于发生以上疾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细菌性腹泻病的防治。

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养管理方面,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潮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雨水天气诱发病因。

2.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

对于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在补液的同时应用免疫增强剂和消毒剂(可作饮水消毒的)是关键,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3.猪呼吸道病传染病的防治。

主要以预防猪流感、猪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为主。

①猪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加强饲养管理,猪舍防潮,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及时对症治疗,可选用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肌注;并选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防继发感染。

②猪气喘病的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应激,饲料中经常添加支原净预混剂、多维土霉素粉、泰乐菌素等群防群治。可用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

③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合理调节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湿度,加强栏舍的清洁卫生。药物防治要及时,发现病猪即隔离,对病猪用药注意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及时更换药物或联合治疗。免疫预防时疫苗可选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苗。

同时,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外来人员非必要不进场,若外来人员必须进入猪场,要做好消毒、换鞋、更衣等措施,离开后要立即进行全面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自由进出猪场;适当添加具有预防呼吸道疾病作用的药物添加剂,控制猪呼吸道疾病发生;加强猪群健康水平监测,做好猪群生长状况、血清学抗体水平、猪蓝耳病等病毒的检测,及时补免;出现异常的生猪要立即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隔离、治疗,甚至扑杀处理,防止疫情扩散;合理调整免疫程序,防止因免疫过度引起免疫系统紊乱、无法产生抗体现象的出现;做好猪群保健工作,重点是母猪产前一周和仔猪断奶前后一周的护理。

二、家禽

(一)肉鸡

1.抢修加固鸡舍。

对因灾损毁的鸡舍及时加固抢修,排查检修电路,防止电线损坏,挖好并加固鸡舍周围的排水沟,新建鸡舍要选择南向平坦或稍有坡地的地方,远离交通要道及居民区。

2.选择良种。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从证照齐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和售后服务较好的种鸡场,引进品种,及时补栏,恢复种禽生产能力。

3.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适时免疫接种,密切监测抗体水平和鸡群动态,有效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新城疫、喉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及时淘汰处理受伤残鸡。死鸡可采用国家现行的无害化处理规程及时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4.适时调整日粮组成。

由于台风暴雨,气温降低,鸡只基础代谢大量增加,种鸡和未到上市日龄的肉鸡要提高其日粮能量浓度并增加喂料量,如可增加玉米10%-20%用量,玉米紧缺地区可暂用稻谷等替代。对已到上市日龄肉鸡但交通仍不畅的地区则适当调低日粮营养浓度,以满足基础代谢为主要目的,尽量降低损失。按每吨饲料补充100-200g维生素C,饲用复合酶制剂200-500g/吨饲料。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低温应激情况下鸡的抗病力和成活率。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改善饲料中非淀粉多糖成分的利用,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饮水或饲料中补充多维、电解质等保健、抗应激药物。

5.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保温措施,尤其是局部保温,防止鸡扎堆出现压死现象;雏鸡要增加保温灯;尽量减少肉鸡成鸡阶段室外运动量;种鸡加强密封措施,同时注意适量通风、防火安全。如果发现鸡只缩头聚群、扎堆挤压或发出颤叫时,说明舍内环境温度过低,设法提高舍内温度,在鸡舍内铺设干燥垫料(厚度在5cm以上),特别要保持垫料干燥。在台风暴雨低温环境下,鸡舍门窗、帘布封闭较严,空气流通不畅,但鸡体内排出的废气和鸡粪等发酵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等病症。因此要定时或在中午天气较好时,打开窗户或卷帘进行通风换气,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切实处理好鸡舍通风与保暖的关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6.随时了解天气和交通信息,及时补充饲料、疫苗等原材料储备,同时尽快将上市肉鸡出售。

(二)蛋鸡

1.加固鸡舍。

要对鸡舍和水电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加固,特别要重点排查存在隐患的老旧鸡舍,及时转移鸡只,防止严重的坍塌事故。同时,应注意用电安全,防止棚舍倒塌,压断电线而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

2.确保饲料原料和疫苗供应。

蛋鸡饲料消耗较多,而且严重依赖玉米和豆粕等原料。要通过政府协调,安排紧急运力向灾区调进玉米、豆粕,必要时,动用当地储备粮,解决家禽饲料短缺问题。同时,要开发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如稻谷替代玉米,棉粕、菜籽粕替代豆粕,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生产蛋鸡饲料。 

3.加强疫病防控。

尤其是要加强对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疾病的免疫。地方兽医主管部门要监督落实相关的防疫程序。

4.做好无害化处理。

对因灾死亡的鸡只要尽快作无害化处理,防止传播疾病,禁止随意丢弃。同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避免大量病死鸡流入食品加工环节,保障食品安全。

5.加强饲养管理。及时补充多维、电解质,防止应激;做好保暖,防止冻死家禽;注意通风换气,防止氨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注意饮水卫生,适当添加药物,要给家禽提供温水,避免饮用雨水,发生传染性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6.扶持种鸡场尽快恢复生产。优先保证对种鸡场的电力、能源和饲料供应,确保种鸡生产能力。

三、牛羊

(一)尽快修复畜舍

抓紧修复,要特别注意畜舍顶棚的坚固性;圈舍的窗户要用塑料薄膜封闭(可设置易拆卸的挡风保暖材料),堵塞漏洞,防止风雨进入。

(二)保证营养供给均衡

在台风天气影响下,饲草缺乏,种类单一,此时要尽量做到日粮的多样化,保证营养的均衡供给,同时需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可将饲草铡短和添加的精料搭配饲喂。应经常补喂胡萝卜、大麦芽、青贮饲料、青干草等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尿素是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措施,可适量饲喂。一般6月龄以上的犊牛日喂40-60克,育肥牛70-100克,成年母牛日喂150克,羊是其体重的0.02%-0.05%。尿素适口性差,可按1%与精料混合后拌草饲喂,注意喂后半小时内不饮水。保证饮水的充足,通常每头牛每昼夜饮水量为:黄牛30-40公斤、水牛40-50公斤。对水灾后受到污染的饮水器、水槽、食槽等也要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再次使用。

(三)加强饲养管理

对于怀孕母畜应有单独的栏舍,以免拥挤、踢打造成流产。产后及时的补给红糖水,促使母畜体力的恢复。畜舍内要多铺洁净的垫草,并保持干燥卫生。初产的母畜要喂温热水加精料;对于幼畜,要避免饲喂冰凉的叶菜、牧草和其他饲料。天气晴朗的中午前后,应让幼畜到舍外运动、晒太阳。

(四)做好配种工作

对适龄的空怀期牛羊应及时配种,有条件的,建议选用良种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对有繁殖障碍的,要尽快治疗或淘汰。

(五)加强牧草田间管理

及时开通、加深田边沟和地头沟,以便排水、沥水和降低土壤湿度,减少台风暴雨后对牧草的浸泡,以利土壤温度的提高,促进牧草提前生长。增施农家肥和草木灰,促进恢复生长。

(六)做好牧草补植及饲料贮备

规模牛羊场要做好牧草补植和青贮玉米或其他饲料作物的贮备,保证牛羊持续生产的需要。

(七)保持圈舍清洁和控制饲养密度

圈舍勤打扫、勤除粪,保持清洁干燥;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空气流畅。

(八)适当运动和刷拭畜体

在天气晴朗时,把牛羊放出晒太阳,同时要刷拭体表,这样,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牛的血液循环,提高抗风抗雨能力。

(九)加强疾病的预防

台风天气期间,牛羊的活动量少,易患寄生虫病、风湿病和消化道疾病。因此,要加强预防,做好体内外驱虫和口蹄疫疫苗免疫接种等工作。场内需置备常用药品,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病例,如腹泻、发烧等,常用药有: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10%葡萄糖等。


低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畜牧业生产风险防控技术指南


一、生猪

(一)加强防寒保暖

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是防寒保暖重点。封闭式猪舍要利用塑料薄膜、泡沫板、旧包装袋或帘布等材料封闭窗户,防止冷风、雨水进入猪舍,但要留出一些通风孔。敞开式的猪舍可用塑料薄膜将敞开部分封闭,特别是猪舍的北侧必须封闭。白天有太阳时要适当打开南侧窗户通风。适当提高舍内温度,可采用暖风机等设备提供热源,生长肥育猪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靠猪群自身温度的散发来提高舍温。对乳仔猪可用干草、麻袋等垫料及红外线灯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额外热源。

(二)加强舍内环境控制

饲养户为了保温往往会降低猪舍通风强度,从而导致舍内湿度过高以及较多的有害气体滞留。过高的舍内湿度及过多的有害气体会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和其它疾病。要勤打扫舍内粪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舍内湿度,降低因粪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定时开窗换气(每次10分钟即可),适当增加通风量,尽可能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三)提高饲料能量水平

寒冷天气,猪需要更多能量以用来驱寒维持体温。饲养户应及时调整配合饲料配方:(1)增加10%~15%的玉米、糙米等能量饲料;(2)每吨饲料添加1%~2%的植物油,提高饲料能量水平;(3)每吨饲料补充100~200克维生素C,可提高猪的抗病力和成活率;每吨饲料补充200~500克饲用复合酶制剂,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建议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固定增加1公斤饲料;仔猪、肥猪、泌乳母猪可敞开饲喂不限量。尽量饲喂干料并提供清洁的温水,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要特别加强哺乳仔猪的管理,重点是防止冻僵、冻死,让乳猪吃好初乳,加强乳猪的补料。

(四)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雨水、低温寒冷季节,某些病毒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要加强猪的免疫接种,强化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同时要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严防疫病传入。

(五)灾后猪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是强化卫生消毒,防止病原的存留和传播。要及时清除粪污,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用10%漂白粉、2%~4%氢氧化钠、含氯类消毒剂(按使用说明浓度加倍量使用)对空猪舍、粪便、车辆进行消毒,用2%~5%过氧乙酸、1%新洁尔灭对养猪舍进行消毒。及时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加强保健预防。对猪场所有猪只进行保健,可用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量拌料,用5—7天,饮水适当添加电解质、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等增强猪体抵抗力。

1.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灾后病原扩散,容易导致发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饲养户要选用正规生物制品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适龄猪只强化免疫。

2.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灾后猪只容易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可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支原净(按使用说明)进行拌料预防和治疗,治疗量为预防量的2~3倍。

3.消化道疾病预防和治疗。灾后仔猪容易发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除了做好疫苗免疫外,用利高霉素、林可霉素、金霉素拌料或饮水预防和治疗,在饮水添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复合剂,增强猪体免疫力。对发病仔猪用干扰素、黄芪多糖等辅助治疗。

二、家禽

(一)加固修缮禽舍

防止禽舍坍塌或漏雨,避免人畜伤害,对已坍塌的栏舍及时维修加固。

(二)加强保温管理

提高舍内温度,防止家禽持续被冷冻。海南的禽舍建筑通常较简易,保温效果不好,要紧急调购保温材料如塑料薄膜、彩条帘布等,对保温效果不好的禽舍要进行封闭,并加装保温装置。

1.禽舍四周用透光塑料薄膜和彩条帘布等封闭、压紧钉固,减少舍内暖气的散失和外界冷气的侵入。

2.禽舍内增加保温装置,提高舍内温度,对雏禽适当提高育雏温度和延长保温天数。如果禽舍内温度还达不到要求,就要增加舍内温度,没有保温装置的增加保温装置如电热炉、红外灯等。

(三)确保饲料原料供应

低温寒冷天气禽饲料消耗增多,但我省玉米和豆粕等原料大部分是从北方调进。要及时做好玉米、豆粕等原料采购安排,适当贮备,解决饲料短缺问题。同时开发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如稻谷、木薯或其他杂粮替代玉米,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生产禽饲料。

(四)适当增加能量饲料

增加能量饲料,提高充足能量,保证体能维持及生长需要。

(五)加强疫病防控

尤其是要加强对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疫病的免疫。地方兽医部门要监督落实相关的防疫措施。对因灾的死禽要尽快作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同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避免大量病死禽流入食品加工环节。

(六)加强生产管理

1.加强晚上的管理,注意舍内温度变化和禽群动态,及时调整舍内温度,防止寒风吹入舍内。

2.地面饲养时,加厚垫料,并尽量保持垫料干燥。

3.网养或笼养时,每1~2天清除一次粪便,以防粪便堆积发酵产生有害气体。

4.舍内经常通风换气,防止氨中毒和呼吸道疾病发生。每天白天开窗(或打开通风口)换气2~3次,晚上1~2次,通风换气时间长短视禽群状况而定,当舍内温度降低,禽只有“打堆”现象时就要关闭窗户或通风口,并增加热源(保温灯、电热炉等)提高舍内温度。

5.饮水或饲料中及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防止应激。

6.保证禽群饲料和饮水充足,饮用水水温要有20℃以上,避免发生传染性肠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七)灾后家禽常见疾病及防治

家禽受冻后,体质明显下降,导致发病机率增加,特别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大肠杆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因此,在做好家禽抗寒防冻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家禽呼吸道疾病防控力度,有效做好家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

1.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舍内冻死的禽只、粪污及杂物等,对地面和水泥墙面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药为20%生石灰水、10%漂白粉、2%氢氧化钠溶液、1%新洁尔灭或1:200的百毒杀消毒,笼具和舍内空间可用3%来苏尔或0.02%—0.03%过氧乙酸喷洒消毒。对死亡禽只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防止疫病传播。

2.做好保温与通风工作。由于气温较低,禽舍封闭较严,通风量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聚集,呼吸道上皮受到损害,易诱发家禽的呼吸道等疾病。在中午天气较好时,应进行通风换气,既要保温,又要适当通风。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尽量少用冷水清洗,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证舍内氧气充足。

3.加强营养管理。在日粮中增添适量的能量饲料,提高禽类抵御寒冷的能力;添加适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4.适时合理免疫。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及当地疫情合理安排免疫程序,确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途径、疫苗种类,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确保免疫操作规范和保障免疫质量。家禽应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若发生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可紧急注射疫苗。

5.做好药物预防和治疗。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用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或支原净以及泰乐菌素拌料来预防禽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可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头孢类、卡那霉素、壮观霉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进行治疗,家禽慢性呼吸道病可用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红霉素、利高霉素、乳酸恩诺沙星治疗。应注意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及轮换用药。

三、牛、羊

(一)牛、羊舍

对被风雨毁坏的牛、羊舍如不能进行简单修复的,建议根据历年的牛羊养殖经验,发挥优势,克服缺点进行重建。如改变朝向,增加牛羊舍及羊床的高度,使其座北朝南,易于通风干燥;合理安排饲槽、草架、饮水槽,计划好消毒池、氨化、青贮池的修建位置,增加粪污处理设施。 

(二)饲养管理

1.精心饲养,提高饲养效果。低温天气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能量饲料供给和饲喂次数,适当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抗应激添加剂,提高牛羊抗寒抗冻能力,减少应激。将粗饲料切碎(1厘米左右),最好经揉搓机处理,延长饲喂时间,夜间加喂一次,酌情增加精饲料喂量(每天增加:牛2—5斤,羊2—3两)。通过增加数量或提高质量,提高牛羊的营养摄入水平,增强抗寒抗冻能力,使其尽快恢复体质,恢复生产。如寒冷冻害正值母牛(羊)妊娠及产犊(冬羔)时期,增加营养、补喂精料可有效地防止死胎及母牛(羊)流产、早产。犊牛(羔羊)出生后要及时将其身体擦干保暖,并让其吃上初乳。如其亲生母牛(羊)缺奶,可将其寄养给其他母牛(羊)。寄养前须将其他母牛(羊)的尿液涂擦在犊牛(羔羊)身上,增加寄养成功率。需要人工哺喂的犊牛(羔羊)可用牛奶进行哺喂。用牛奶进行哺喂时要进行均质处理,将经消毒、加热至37℃的牛奶倒入其中,处理1~2分钟后哺喂。

2.加强管理,防止疾病发生。一是加强保温。受低温冻害等因素影响,出生犊牛(羔羊)可能会出现体重小、体质弱等问题,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可增加垫草,利用保温板、红外保温灯等设备进行保温取暧,取暧时供暖设备周围要设置防护装置,注意防止火灾、烫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二是做好综合防控。应注意饲料保存,不喂霉变饲料,可饲喂一些温热的饲料或粥料,饮用温热水,即把精料制成38℃左右的热粥饲喂,把饮水温度加热到37℃,可提高抗逆能力。提前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注意保持牛羊舍干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保持饲槽干净,防止各类疾病的发生。

(三)及时配种,确保灾后高配种率

由于母牛(羊)体质下降,发情、排卵率下降,将最终影响其配种率。为提高配种率,除保证各种营养的供给,增强母牛体质外,还应认真观察发情表现。有经验的配种员可通过检查、试情,提高发情鉴定及配种受胎率,保证正常繁殖。

(四)其他

1.对于种草和集约化舍饲养殖户,低温冷冻天气直接造成许多牧草受伤害,可以参照果、蔬等农作物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如割去冻伤部分,对不能成活的牧草可将其收回饲用。备足草料,尽可能地降低草料紧缺的压力。

2.根据草料生产供应情况,适当减少饲养数量,保证牛(羊)生产正常,确保养殖效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