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农业 > 媒体聚焦

海垦南繁:打造种业新力量

  • 发布日期:2021-03-24 09:47
  • 来源:

深度参与南繁产业建设,构建“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

三月,春潮涌动南海之滨,一场关于南繁产业的探讨热烈进行。3月20日,以“种业使命,南繁未来”为主题的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三亚开幕,种业院士、专家和领军企业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共议南繁产业未来。

“种业企业必须强起来”“让种业企业成为南繁产业中创新重要力量”等观点和论断在本次大会中频频出现。海南日报记者从大会中获悉,近年来,种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发展步伐更快、实力更强,竞争力显著增强。

如何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让南繁产业枝繁叶茂?作为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控股集团)有自身的思考——以“八八战略”为抓手,将南繁产业作为其中重点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以科企合作、项目驱动、产业融合、强链补链等举措为抓手,写好南繁文章,将旗下的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集团)打造为“育繁推服”一体化种业集团,让企业在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种业发展

企业大有可为

南繁,全称为国家南繁育制种,指秋冬季全国各地农业工作者到海南从事农业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等活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南繁这一科研行为背后,早已孵化出一条“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种业链条。

据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育种研发都是由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企业只负责销售。这便不可避免地出现科研单位主导育种存在着研究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研发成果产业转化率低等问题。直到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种子法》后,种业市场化才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驶入了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种业企业数量增长,研发投入明显增多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提到,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持续提升,种业企业快速发展,然而种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仍亟待提高。目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仍是种业科技创新主体。虽然我国目前已有种业企业5000余家,但仍存在着数量多、育种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技术力量分散且创新能力弱等不足,尚未形成种质资源、品种创制、种子繁育、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创新链条。

种业发展,企业大有可为,须有作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让种业企业强起来,这是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核心。”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大会致辞中表示,南繁产业的发展,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让市场的力量成为资源整合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让企业成为种业创新的主体。“从市场端看,种业发展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增强市场主体的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种子企业,逐步构建大中小、多层次、协调发展的企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的格局。”

在此形势下,企业该如何成为种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根植自身资源禀赋,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海垦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军透露,该集团将南繁产业作为“八八战略”的核心产业,依托三亚南滨地区20万亩土地,成立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深度参与南繁产业建设,与南繁科研机构建立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利益共享的机制,培育核心品种,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种业集团。

历史传承

产业萌发“新芽”

一粒种子,带活一方发展。海南农垦人的南繁记忆与种业情怀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海垦南繁集团总裁王晖介绍,早在20世纪50年代,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原南滨农场就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优势,吸引了大批育种专家在此从事科研工作。从那时起,海南农垦开始提供南繁服务,并逐渐累积相应技术,探索南繁工作。

而在20世纪80年代,原南滨农场开始建立南繁制种基地,并成功研制出水稻杂优品种,向垦区和社会提供杂优稻种100多万斤,曾获原农业部授予的“南繁制种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随着新一轮农垦改革的推进,原南滨农场于2016年9月转企改制为海垦南繁集团,南繁产业在此萌发“新芽”。

“从过去的提供南繁服务为主,到现在的‘育繁推服’并行,产业‘新芽’持续萌发。”海垦南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强富说,该集团成立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繁育制种业,持续推进南繁产业园区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加强垦地合作,推动南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据了解,目前,海垦南繁集团正加快建设占地5040亩的国家生物育种专区,提供基础设施完善的科研用地,打造南繁种业总部经济;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依托南繁种业基地优势,推进优良种子资源科研成果转化;该集团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天津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优良种子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并进行市场推广,已打造出“海垦香”品牌,选育出“小站稻”“籼米1901”“粳米1919”“小站蟹田米”等品种,逐步进行示范推广,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近70年的春秋更替,从昔日的荒凉之地,到今日的创业热土,一代代海垦南繁人在此谱写种业篇章。

产研融合

做好协同文章

长期以来,业内人士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当前,南繁育种主要致力于满足我国北方省份农作物生产研发需求,那么扮演南繁产业“中转站”角色的海南企业应如何破局?如何将南繁产业打造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走产研融合、科企协作道路,这是海垦南繁集团给出的答案。

“种业发展需要科研单位的创新,更需要企业的推广应用,只有科企加强合作,才能进一步提升种业的竞争优势。”徐强富介绍,近年来,海垦南繁集团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对共建等形式,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通过成立专业种业公司,发挥贴近科研单位、贴近科研人员的优势,以资本合作、共同选育优秀品种、在全国各作物优势产区建设试验站等方式,加速南繁科研成果转化。”王晖介绍,除了和天津科研机构共同推进优良种子资源科研成果转化外,该集团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进行合作,在技术创新、品种研发等领域进行探索。

此外,在海南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的大背景下,海南农垦将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将种子“引进来”“送出去”。

“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建设南繁种业加工厂,另外还规划建设进出口种子加工园区,解决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种子进出口的基础设施问题。”王晖透露,海垦南繁集团计划在全球建立品种测试站并成立分公司,将南繁获得的科技成果通过海南推向全世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