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农业 > 媒体聚焦

林下养牛 肥了胶树富了职工

  • 发布日期:2019-10-29 15:02
  • 来源:

海南橡胶探索立体循环养牛模式,打造胶林经济升级版

“守着大面积的茂密胶林,却得不到好效益,我们该如何行动起来?”“胶价低迷,职工收入锐减,如何突出重围,是摆在每一位海南橡胶人面前的考题!”“我们正在探索胶林养牛模式,可怎么持续推进,心里还缺个方向。”……

10月24日至25日,由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橡胶)主办的“胶林养牛经验交流暨畜牧产业研讨会”在昌江黎族自治县举行,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业界人士聚集一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近年,随着胶价持续低迷,曾经蓬勃发展的海南橡胶产业则陷入尴尬:割胶效益低、企业效益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被摆上台面。如何延长橡胶产业链条,打造胶林经济升级版?此次研讨会将目光聚焦在以立体循环模式发展的胶林养牛产业上,这既是一次胶林养牛技术的交流,更是一次橡胶经济转型发展道路的深度探索。

为何养牛?

“市场广阔效益高延伸产业链”

近年来,橡胶价格的低迷,让“深挖胶林资源,发展多元产业”的呼声日益强劲。

研讨会上,海南橡胶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超表示,海南橡胶拥有350余万亩胶林,在巩固橡胶核心生产基地的同时,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让基层胶工收入渠道从“一条路”到“多点开花”。而胶林养牛,被业内人士认为是能够提升橡胶林利用率,延伸橡胶产业链条的优势产业发展模式。

胶林下可发展的产业极为丰富,为何要聚焦于肉牛养殖?肉牛饲养管理成本低、产业效益高是其中一大因素。

在李超看来,相较动辄三四年才能看到成效的胶林下间种作物模式,林下养殖的发展周期短,仅需一两年便能产生效益。而相比养殖鸡、猪、羊等禽畜,养牛的管理成本更低。“鸡、羊的疫病相对较多,抗病能力弱,防疫成本高,羊还有啃食树皮的习惯,容易破坏胶林,猪则是市场价格波动大。”李超说,肉牛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且体积大便于管理,单位效益也更高。

另一方面,国内肉牛市场广阔,海南具有发展肉牛养殖的独特生态优势。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牛肉的需求持续增长,肉牛市场供不应求。而海南肉牛产业的开发价值仍待进一步挖掘。”内蒙古正蓝旗杰林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杰林介绍,相较于内蒙古等地,海南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有丰富草料,能满足牛群生长需求。”杨杰林说,在秋冬季节,牛也不需消耗脂肪抵御严寒,成长周期短、速度快,还能利用时间差远销岛外。

前景如何?

“牛粪肥胶林,养牛富职工”

胶林养牛是否具有可行性?

“事实上,海南农垦早有发展胶林养牛模式的历史,在1979年,巅峰存栏量达到约14万头。”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蔡儒学介绍,海南农垦人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尝试在胶林下养牛,用实践证明了胶林养牛的可行性,也为如今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

据了解,2016年,龙江分公司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尝试在胶林下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并注册成立了白沙原生态养牛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职工”运营模式吸纳周边零散养殖户和职工入股合作社,不断增加胶农的收入。

除了养牛增加职工收入之外,“牛粪还林”也能够为职工收入添上一笔,同时为橡胶提供优质肥料。养牛大户梁祖堂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以前牛粪无法处理,总是被收购商压价收购。如今合作社与龙江分公司达成了“牛肥”包销合作,以市场价按照高中低三类品质收购牛粪用于胶园管理。

据统计,合作社目前共有存栏肉牛1836头,2018年,合作社通过售卖肉牛和牛粪,总收入达到548万元,走出了一条胶林养牛、以牛积肥、兴牧强胶的健康发展之路。

胶园里觅得“钱景”,让白沙原生态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汉良十分欣慰。他说:“胶林下饲草资源丰富,林下放牧节省了饲料投资,牛粪肥了胶林,养牛富了职工,一举多得。”

如何提升?

“种牧草育良种提升养殖效益”

“虽然职工们从胶林养牛模式中尝到甜头,但如何扩大规模,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提到产业前景,李汉良略有些担忧,目前合作社的胶林肉牛产业在逐步探索中前进,但受制于品种不优、管养粗放、专业性不强等多种难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大约50亩胶林的草料才能满足一头牛的需求,土地利用率极低,规模难以提升。”

“胶林下缺乏优质牧草是一大原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郇恒福介绍,由于胶林荫蔽度高,林下生长的多是杂草,难以满足肉牛营养需求。但要扩大胶林养牛规模,必须对胶林下的草种进行更新和改种,通过种植适应胶林环境的放牧型臂形草、刈割型臂形草,开展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种等办法,培育林下优质草原,满足肉牛营养需求,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经过保守测算,草种改种后,20亩胶林的草料就能满足一头牛的需求。”

此外,要提升胶林养牛效益,还需要培育良种肉牛,提升养殖技术。

“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是胶林养牛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孟庆翔认为,海南现有肉牛品种多是本地小黄牛,体积小、出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有待改良。而根据调研发现,目前胶林养牛产业的技术含量低,职工管养粗放,防疫、管控等技术有待提高,产业整体呈现小、散、弱特点。为此他建议:“海南橡胶应多与相关领域专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养殖技术,并加快形成海南橡胶肉牛生产养殖技术标准及相关体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和生产。

产品好还需品牌撑腰,这也是企业和专家的共识。“好的产品,不等同于好的市场、好的效益。”孟庆翔说,通过标准化养殖稳定肉牛品质后,还需要相应的营销渠道和市场品牌推广。“可借助国外经验,通过组织肉牛文化节等模式为产业赋值,打造本地特色肉牛品牌。”

“我们正探索如何推进小规模试点,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肉牛养殖加工产业。”李超透露,海南橡胶将在年内开展进一步试点,通过提升养殖管理技术、改良胶林林下草种等手段,提升养殖效益,推广立体循环的胶林养牛模式,打造胶林经济升级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电脑版|手机版

主办: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网站地图]

琼ICP备07002109号-1

琼公网安备:460107020000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02

联系电话:0898-65315615

联系邮箱:nytxxzx@163.com

技术支持:海南信息岛技术服务中心